T   A A A

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 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党委发〔2010〕70号

2010年 12 月 13日 08:39
访问次数:5237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要求,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努力构建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在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研讨活动的基础上,现就加强和改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的,自觉将国家需要、社会期望与尊重教育规律结合起来,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传承和发展求是创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努力造就理想远大、品德高尚、学识广博、人格健全、体魄强健,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2.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完善宽、专、交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践行因材施教,坚持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党委发201046号)。进一步完善一横多纵的学生培养与管理体系,优化求是学院管理机制,加强学园和专业院系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多方协作、高效运转的学生工作管理机制。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完善交叉学科培养模式,建立并完善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建立以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挥其在科学研究中的生力军作用。
3.建立健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激励与保障机制。通过加大教育教学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与津贴发放、相关评奖评优中的要素权重等措施,明确与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职责,加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投入,倡导教师安排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与学生交流。健全教学评鉴、质量评价和质量促进体系,完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的教师考核、聘任与评价办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促进与发展中心,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供学习、交流与提升的平台和环境。落实《浙江大学加强高水平教育教学工作办法》(浙大发本〔2010126号),完善求是特聘教学岗和若干教学为主岗的设置和遴选,形成和保障教师热爱教学、专注教学的良好机制。
4.推进学生选拔制度改革,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为契机,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创建个性化、多元化、制度化的招生工作方法和模式。推进研究生选拔机制改革,提高硕博连读生、直接攻读博士生在博士生招生录取中的比例,提高免试研究生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比例。强化人才培养的精英意识,完善求是科学班等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重视营造卓越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加大专业导师、辅导员参与培养优秀学生的力度,进一步完善高水平本科生、研究生赴国际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访学和联合培养计划,创新学科交叉培养与高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博士生中期综合考核制度,探索建立博士学位资格考核制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培育,发挥优秀博士生引领作用,带动博士学位论文整体质量的提升。
5.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和小班化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基于研究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积极适应网络化教育、移动学习的新趋势,在若干专业推进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开放课程体系和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与水平。
6.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以提升通识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培育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为导向,积极构建以人文与艺术、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为主题的通识核心课程体系,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构架公共体育和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注重课程精深与广博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加大课外学习时间的投入,扩大经典选读,着力在精、深、通上下功夫,提高写作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探索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各一级学科博士点核心课程和示范课程建设,建立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支撑、平台为载体交叉学科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英文选课系统和课程介绍的建设,率先选取100门左右条件成熟的课程实现全英文教学,2013年前各学部建立至少1个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全英文课程体系;推动本科与研究生的课程联接,并在2012年前建立全校本科与研究生联通的课程体系和选课系统,完善本科生课程的研究生助教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业激励与淘汰评价机制。
7.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领导力。推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各类实习与实践基地建设,提升社会实践成效。拓展学生实习渠道,加强校企合作教学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大型国企、重点科研单位、优秀民营企业等的实习计划和海外实习计划;在若干学科开展学生长时间实习试点工作。探索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相结合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机制改革。积极发挥科学研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科研立项的支持,搭建可供学生研究实践的实验平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探索校企和校地双导师学生指导模式,扩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高水平科研训练的参与面。大力拓展第二课堂建设,鼓励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注重团队合作,锻炼沟通交流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校院(系)两级加强与重点战略单位的合作关系,制定就业规划,做好向重点单位的就业引导,不断扩大就业覆盖面。加强组织领导与资源整合,指导协调学生创业教育。
8.加强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加大转型力度,在3年内逐步将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的比例稳定在3:2的水平,在部分具有较强应用和行业背景的学科形成以专业学位为主的格局。选取若干类别开展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并给予重点支持,在管理体制、招生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外部环境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式、专业技能培养、导师队伍、实践基地等内部机制方面寻求新突破。系统总结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经验,促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协调发展。
9.提高教育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交流与对话能力。深入实施海外一流学科伙伴计划,加快构建国际化开放办学和课程体系,在3-5年内重点建设1-2个实质性合作办学的项目和实体。提升学生国际交流数量和质量,构建和完善学校—学院(系)两级的境外交流模式,逐年提升学生参加海外交流的比例,到2013年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达到30%以上,博士研究生达到50%。做好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博士生联合培养模式和在高校双边协议基础上授予联合博士学位或双博士学位的新路径;加大国际化师资引进工作力度,提升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参与全英文课程授课或讲座、研究生指导、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等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10.加强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以学校“985工程新一轮建设和校园功能布局调整为契机,结合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增加投入,统一筹划抓紧落实教室、文体活动场所和实验设备等基础设施功能、结构、布局的设计筹划,按照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平台的建设标准,逐步改建、新建智能化教室、个性化教室、移动虚拟教室;加强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与保障,大力改善学生活动硬件环境。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的实际运用,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加快推进基于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的数字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并推进教学教务的网络化管理,着眼适应性、多样性、选择性服务需要,加强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建成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管理平台,为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先进的技术条件和环境。
 
                                      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
                                   浙       江      大      学
                                         20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