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主要面向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应用,为本领域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工程设计和研究院所等有关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胜任企业需求,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 (二)基本要求 1. 品德素质: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 知识结构: 高分子材料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应掌握高分子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包括必要的实验、分析、检测或计算的方法和技术,熟悉材料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管理方式、实务流程等,了解掌握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知识。 3. 基本能力: 本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包括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教学,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独立承担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要求做读书报告4次,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系)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或参加国际或全国会议作口头学术报告1次。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一般应与学位论文研究相结合,需在第3学年秋学期结束前完成。通过专业实践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参加专业实践应不少于1年。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含以下这些形式:1.进入企事业单位实习,参与科研或工程项目、技术岗位锻炼、管理岗位锻炼以及其他形式的实践;2.进入校企共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校外培养基地,结合论文工作进行专业实践;3.结合论文工作到企事业单位现场进行实际应用背景的科研课题研究和实践;4.进入校企联合实验室,以及国家或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进行科研,结合论文工作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上传研究生管理系统,并公开进行实践答辩,纸质材料提交学系备案。专业实践共4学分
在第一学年春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与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5年。
第二学年春学期结束前,所有硕士生均需参加中期检查。由导师和学院对学生的课程学分完成情况、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读书报告完成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不通过者需提交整改报告。
预答辩(预审)应在所属学科或类别范围内公开进行,并由以研究生导师及导师团队成员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至少3名)评审,通过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正式评阅。
1.修完必修课程且达到本专业培养方案最低课程学分要求; 2.完成所有培养过程环节考核并达到相关要求; 3.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4.发表学术成果要求(按各学科、学部要求执行)。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办法(试行)》、《浙江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及结果处理办法(试行)》、《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编写规则》、《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学位论文相似度检测工作实施细则》、《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实施细则》、《浙大高分子系关于学位申请流程的通知》
必选一门跨学科且跨学院的专业课程,作为学科交叉课程。
必修/选修 | 课程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
必修 | 公共选修课 | 0000999 | 公共素质类课程至少1门(具体课程详见清单,个人学习计划制定时勿以具体课程替代) | 1.0 | 16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0420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0 | 24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0440001 | 工程伦理 | 2.0 | 32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0500011 | 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 | 2.0 | 64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2641001 | 材料与化工现代研究方法 | 2.0 | 32 | 春 | 大类平台课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3320002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0 | 32 | 春、夏、秋、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