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养目标 主要面向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应用,为本领域相关的工业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工程设计和研究院所等有关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创新性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拥有国际视野,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胜任企业需求,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 (二) 基本要求 1. 品德素质: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崇尚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严守学术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2. 知识结构: 材料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应坚实掌握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包括必要的实验、分析、检测或计算的方法和技术,熟悉材料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管理方式、实务流程等,了解掌握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知识。 3. 基本能力: 掌握材料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具备开展实务研发、学术交流和及时了解材料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的能力;本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包括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教学,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独立承担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要求在读期间提交读书报告 4 篇,其中至少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公开做读书报告 1 次,或参加国际或全国会议作口头学术报告 1 次;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至少 4 次。 硕士研究生必须在第三学年冬学期前完成全部读书报告环节,并向学院研究生科上交相应材料审核。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一般应与学位论文研究相结合,需在第3学年秋学期结束前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专业实践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学位硕士参加专业实践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学位硕士参加专业实践应不少于1年。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式包括:1.进入企事业单位实习,参与科研或工程项目、技术岗位锻炼、管理岗位锻炼以及其他形式的实践;2.进入校企共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校外培养基地,结合论文工作进行专业实践;3.结合论文工作到企事业单位现场进行实际应用背景的科研课题研究和实践;4.进入校企联合实验室,以及国家或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进行科研,结合论文工作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实践活动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上传研究生管理系统,并公开进行实践答辩,相关纸质材料提交学院存档备案,专业实践共6学分。
1.硕士生应在入学后第 1 学年春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由导师组织开题报告会,参加开题报告的专家由 3 名及以上硕士生指导教师组成。经评审通过的《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上传系统,并以书面形式交学院教学科存档。 3.无法按时完成开题的同学需填写《开题报告延期申请表》交学院教学科备案,后续如学位论文的方向与开题的方向有较大出入的,需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第 2 学年春学期参加中期考核。由学院和导师对研究生的课程学分完成情况、开题报告、读书报告完成情况、学位论文研究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不通过者需提交整改报告。
1.硕士研究生应在硕士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 1 个月提出预答辩申请。只有通过预答辩后才能进行论文送审。 2.预答辩应在所属学术学位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范围内公开进行,由研究生导师自行组织。预答辩考核小组成员由研究生导师及导师团队成员为主体组成(至少 3 名硕士生指导教师)。研究生应在预答辩前公示预答辩人姓名、学位论文题目和答辩时间、地点,并将学位论文初稿送至预答辩(预审)专家。 3.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应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完成《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表》,经导师、院系审核,下载并由导师签字确认后,以书面形式提交学院存档备案。 4.预答辩(预审)不通过者,必须根据考核小组提出的意见,针对课题研究工作及学位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实质性的调整和改进,经导师确认同意后,再次提出学位论文预答辩(预审)申请。
1. 修完必修课程且达到本领域培养方案最低课程学分要求。 2. 完成所有培养过程环节考核并达到相关要求。 3. 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达到学校和学院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的相关规定要求。 4.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材料学院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教学培养的管理办法、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的相关规定、材料学院有关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答辩、论文送审等实施细则。
本方向课程至少修读3门,其中方向项目核心课程至少修读1门
必修/选修 | 课程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
必修 | 公共选修课 | 0000999 | 公共素质类课程至少1门(具体课程详见清单,个人学习计划制定时勿以具体课程替代) | 1.0 | 16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0420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0 | 24 | 春、夏、秋、冬 | 港澳台生可修读国情课程学分替代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0440001 | 工程伦理 | 2.0 | 32 | 春、夏、秋、冬 | 案例教学课程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0500011 | 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 | 2.0 | 64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0941001 | 材料加工技术 | 2.0 | 32 | 冬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0941002 | 材料工程产业及发展 | 2.0 | 32 | 夏 | 实践类课程,企业专家授课,建议修读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2602001 |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 1.0 | 16 | 春 | |
必修 | 专业选修课 | 2613003 | 实验安全教育 | 1.0 | 16 | 秋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2641001 | 材料与化工现代研究方法 | 2.0 | 32 | 春 | 大类核心课程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2913010 | 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方法 | 2.0 | 32 | 秋 | 课程思政类,高分子系开课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3320002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0 | 32 | 春、夏、秋、冬 | 港澳台生可修读国情课程学分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