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级 060100|考古学 直博 培养方案

年级
2024
 
培养类型
直博
 
学位类别
学术学位
 
学院
艺术与考古学院
 
专业
060100|考古学
 
学制
5.0
 

课程学分要求

最低总学分
30.0
公共学位课最低学分
7.0
专业课最低学分
15.0
专业学位课最低学分
9.0

培 养 环 节

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品德良好;实事求是,学风严谨;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文物学、考古学、博物馆学和文化遗产基本理论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包括掌握理学、工学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某一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独立从事与文物学、考古学、博物馆学和文化遗产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品德素质 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文物、考古、博物馆专业相关的保密制度和纪律;恪守学界公认的学术道德及本学科共同遵守的学术规范;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 2.知识结构 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国际视野;掌握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注重研究方法的学习与创新;了解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基本能力 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获取知识能力、学术鉴别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具有高远的学术理想和社会责任感,能将考古学科与人类文化建设相结合,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

 
读书(学术,实践)报告

每位直博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或论文报告10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3次,或参加国际或全国会议作口头学术报告3次。

 
专业实践环节

 
开题报告

(一)研究生必须进行开题报告。 (二)研究生应就学位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撰写《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在所属学术学位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公开报告,由以研究生导师及导师团队成员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至少3名)评审。经评审通过的《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上传至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并以书面形式提交至学院教学科研科存档备案。 (三)开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应尽快修改完善开题报告,经导师确认同意后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四)开题报告通过者,经导师确认需变更学位论文课题研究者,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五)直接攻博生于入学后2.5学年内、硕博连读生于转博后1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对未按时开题的研究生,应督促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 (六)博士研究生完成开题报告后,与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2个月,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中期考核(检查)

直接攻博研究生在博士阶段第二学年结束时完成中期考核,硕博连读研究生根据入学时间的不同,在进入博士阶段后一年或一年半时(春季入学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完成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课程考试成绩和研究能力评估两部分组成。课程考试成绩以核心课程考试(2门)为主;研究能力评估主要考察博士生研究成果发表、毕业论文进展以及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等。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考核结果和个人科研助学金挂钩。

 
预答辩(预审)

(一)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预答辩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正式评阅。 (二)研究生应于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2个月提出预答辩申请,申请时需填写《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表》。 (三)预答辩应在所属学术学位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范围内公开进行,并由以研究生导师及导师团队成员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至少3名)评审。研究生应在预答辩前公示预答辩人姓名、学位论文题目和答辩时间、地点,并将学位论文初稿送至预答辩专家。 (四)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应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完成“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表”经导师、院系审核,下载并由导师签字确认后,以书面形式提交学院教学科研科存档备案。预答辩不通过者,须根据考核小组提出的意见,针对课题研究工作及学位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实质性的调整和改进,经导师确认同意后,再次提出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

 
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

博士生在规定学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且达到浙江大学和人文学部博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博士学位。

 
质量保证体系

按照学校制定的开题报告、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基本流程等管理和实施细则,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通过学院、研究所各种论文报告会、大讲堂、学术沙龙等平台项目,营造学术创新氛围;鼓励研究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造就与培养目标吻合的合格人才。

 
备注

 

平 台 课 程

必修/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必修 公共选修课 0000999 公共素质类课程至少1门(具体课程详见清单,个人学习计划制定时勿以具体课程替代) 1.0 16 春、夏、秋、冬
必修 公共学位课 042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0 24 春、夏、秋、冬
必修 公共学位课 0500010 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提升 2.0 64 春、夏、秋、冬
必修 公共学位课 3310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0 32 春、夏、秋、冬
必修 公共学位课 33200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 32 春、夏、秋、冬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01033 汉藏佛教艺术史专题研究 2.0 32 秋、冬 至少选修1门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02001 研究生论文写作与艺术学文献基础 1.0 16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11008 美术考古学专题研究 2.0 32 至少选修1门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11030 文化遗产学专题研讨 2.0 32 秋、冬 至少选修1门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11142 文博与考古学术前沿 2.0 32 春、秋 至少选修1门
必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37 文物保护学专题研究 2.0 32 文科背景学生必修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13038 考古学专题研究 2.0 32 秋、冬 至少选修1门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13039 博物馆学专题研究 2.0 32 春、夏 至少选修1门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13040 物质文化研究 2.0 32 春、秋 理工背景学生必修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21073 博物馆学研究 2.0 32 春、秋、冬 至少选修3门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21074 人类文化遗产研究 2.0 32 夏、冬 至少选修3门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21075 物质文化史专题研究 2.0 32 春、秋 至少选修3门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21076 考古学研究 2.0 32 春、秋 至少选修3门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21087 文物保护学研究 2.0 32 至少选修3门
必修 专业学位课 4023113 科技考古专题研究 2.0 32 春、夏 至少选修3门

方 向 课 程

五、考古学交叉科学

研究内容

该方向为考古学交叉学科方向课程,包含了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管理、规划与利用,博物馆认知、传播与数字化,艺术考古等交叉领域。专业选修课可从考古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等方向)以及美术学、心理学、公共管理、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课程中选修相应学分。

备注

 

必修/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选修 专业学位课 4021159 文化遗产专题 2.0 32 春、秋 采用双语或英语,适合海外学生修读
选修 专业学位课 4021161 博物馆学专题 2.0 32 采用双语或英语,适合海外学生修读

一、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二、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三、考古学理论与断代考古;四、专门考古

研究内容

该模块课程包括了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考古学理论与断代考古、专门考古(艺术考古、出土文献等),学生可根据研读的方向选修。

备注

 

必修/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423114 博物馆展示策划 2.0 32 春、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03112 文化遗产数据采集、分析与解释 2.0 32 秋、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03114 史前考古学研究 2.0 32 春、夏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03145 中国古代都城研究 2.0 32 夏、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1005 书法理论史导论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1023 中国书画文献引论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15 汉唐考古专题研究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16 欧美中国书法研究导读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17 中国收藏史研究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18 艺术理论与方法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19 西藏艺术史专题研究 2.0 40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41 出土文献研究 2.0 32 春、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43 古文字学研究(上)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44 古文字学研究(下) 2.0 32 春、夏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47 金文专题研究(上)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48 金文专题研究(下)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49 甲骨文研究(上)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50 甲骨文研究(下)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051 出土文献研究(下)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141 博物馆认知与传播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145 中国古代帝陵制度专题研究 2.0 32 夏、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146 石器专题研究 2.0 32 秋、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149 科技考古专题 2.0 32 春、夏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150 分子考古专题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1315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研究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21028 史学理论与方法 2.0 32 春、夏、冬
选修 专业学位课 4021159 文化遗产专题 2.0 32 春、秋 采用双语或英语,适合海外学生修读
选修 专业学位课 4021161 博物馆学专题 2.0 32 采用双语或英语,适合海外学生修读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23043 古文字学 2.0 32 夏、秋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23102 文物法比较研究 2.0 32 秋、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23103 艺术史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23110 古陶瓷研究 2.0 32 夏、秋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23111 文物建筑专题研究 2.0 32 春、秋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23120 3D数字技术在田野考古中的应用与方法论研究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23126 分子考古学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23128 文物保护材料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23130 中国古代帝陵制度 2.0 32 夏、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23131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2.0 32
选修 专业选修课 4023168 文博与考古专题讲座 2.0 32 夏、冬